close

口譯行情翻譯社

 
復次,須菩提!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翻譯
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 
 
白話:
 
還有,須菩提,菩薩在佈施的時刻,是沒有固定的做法的
佈施的時刻不會被限制在色,聲,香,味,觸,法,裡的某一項 
 
譯者心得:
 
我感覺""這個字是整篇經文裡最難翻譯的字眼
我們必需先對它有一個准確的感觸感染
翻才不會感覺,怎麼一會兒翻譯成這樣,一會兒翻譯成那樣
 
以我們的身體來講,我們住在一間房子裡,等於是在利用這間房子
同時,身體的行動局限也遭到房子的限制
所以,""有"利用"的意思,同時也有"被限制"的意思
 
以心靈層面來講,我將""註釋成以下:
在某個感受裡,利用這個感觸感染
 
色,聲,香,味,觸,法,就是我們身上對外境的每個感觸感染
所以我將"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"翻譯成
佈施的時刻不會被限制在色,聲,香,味,觸,法,裡的某一項
 
也就是說,我們有什麼,就佈施什麼,
碰到他人需要什麼,就給什麼
別人需要撫慰,我們就給他撫慰
他人需要推車,我們就幫他推車
小狗狗餓了,我們就給她器材吃  
 
OK  
一個准確的佈施,就是對眾生都沒有別離心的去給予
很簡單的支付,完全沒有其他的意念
 
金剛經,就是在教我們若何去發一個正確的慈悲心
若何把這個慈悲心應用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,這樣罷了
不是什麼很精深的佛法,也不是那種讓常人體味不到的境地 
 
我所翻譯的經文,都是很其實的言語,會讓翻本身去驗證是不是真實
你不需要去瞭解什麼典故,也不用去專研文字上的道理
你只要專心去體味就能夠了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 
 
經文:
 
須菩提,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考慮。
須菩提,於意云何?東方虛空,可考慮不?
 
不也,釋尊。
 
須菩提,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虛空,可考慮不?
 
不也,釋尊翻譯
 
須菩提,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不行思量。
須菩提,菩薩但應如所教住翻譯
 
 
白話:
 
須菩提,菩薩應該如許子的來佈施,不被限制在相裡
為什麼呢?若是菩薩的佈施不被限制在相裡,那麼福德是沒法想像的
須菩提,這是什麼意思呢?東方虛空,你可以想像嗎?
 
須菩提說:沒法想像啊,釋尊
 
須菩提,西南北方,四維上下虛空,可以想像嗎?
 
須菩提說:沒法想像啊,釋尊
 
須菩提,菩薩的佈施沒有被限制在相裡,福德也是如斯沒法想像的
須菩提,菩薩就應當像所教的這樣來做 
 
譯者心得:
 
這段話的問答,就是在說明,虛空這種現象,是腦殼沒法想像的
假如菩薩的佈施不被限制在相裡,那麼福德也是腦殼所沒法想像的 
 
相由心生,這句話相信大師都聽過
有什麼樣的心,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相
例如:有一個無惡不作的人
因為我們的心裡很憎惡他;所以,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他,就是壞人 
之所以會產生如許的相,是因為我們有別離心
我們會去辨別,誰是大好人,誰是壞人,什麼是我,什麼是你
 
然而,在菩薩的慈悲心裏,是不會被限制在相裡的
因為,所有的眾生都要將他滅渡成佛
壞人也是眾生之ㄧ
菩薩的佈施,不會因為他做過壞事,就不佈施給他
因為,在菩薩的慈悲裏,是沒有分別心的
所以說,菩薩的佈施應不住於相 
 
耶穌說:當他人打你右臉的時辰,你把左臉也給他打
 
可是,在我們的心裡,打你右臉的,就是你的仇敵
你會想報復,你會想打回來
翻若何能像耶穌一樣的,被打了,仍是沒有劃分心
照樣一樣的對別人慈悲??
  
耶穌也看過金剛經嗎??
其實,不異的慈悲心,就會產生相近似的說法
只是利用的言語和表達的方式紛歧樣罷了
 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
經文:
 
須菩提,於意云何,可以身相見如來不?
 
不也,釋尊,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。
 
何故故,如來所說身相,即非身相翻譯
佛告須菩提,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 
 
白話:
 
須菩提,這是什麼意思呢??可以用"身相"來看見如來嗎??
 
須菩提說:不成以!!釋尊,弗成以用身相來看見如來
 
怎麼說呢??如來所說的"身相",就不是"身相"
佛告訴須菩提,
凡是所有的相都是子虛的,若是看見所有的相都不是相,就看見如來了 
 
譯者心得:
 
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,適才佛跟須菩提講說,不住於相
現在就是用別的一個例子,來註釋不住於相的狀態
意思就是說,我們看到了如來佛的身體,並非看到了如來佛
 
後面的經文還會提到,有一小我叫做轉輪聖王
這個人有如來身相裡的32種特徵,可是這小我不是如來佛
所以說,不行以身相得見如來
 
我們必然會用一個人外表的相貌來認識他
可是,這個人外表的邊幅其實不等於他
他在他媽媽的眼裡是兒子,在他女兒的眼裡是爸爸
發現了嗎??
一樣的外表相貌,用紛歧樣的心去看他,就會獲得紛歧樣的感受
如許的感受,其實是從我們的心裏發射出去,然後又反射回來的
 
所以,當我們在講一小我的時刻,實際上是在轉達自己對這個人的感觸感染
因為假如沒有提到表面,別人就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樣子去辯識他
但是,我們的意念想表達的是對這小我的感受,不是在講這小我的模樣
所以說,如來所說身相,既非身相 
 
這段話的意思,同時也是在說明
所有的眾生,不管他是什麼樣的型態,我們都但願令他進入無餘涅盤
也就是說,在慈悲心裏,每個眾生都是佛
所以,我們眼睛裡說所看到的眾生相,其實都是子虛的
實際上,每個眾生城市成佛,只是還沒成佛罷了
就如同,一個小孩還沒長成大人,我們不克不及說小孩子就不是人
 
就如同,我們眼裡的壞人
壞人也是眾生之ㄧ,如果我們沒有劃分心,對壞人依然有慈悲心
我們一樣的進展這小我可以離苦得樂,那我們就不會看到壞人
那時刻,我們就看到佛了
所以說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翻譯
 
 
看到這裡,也許翻已不止一次的辯駁我 
所謂的沒有劃分心,那不就是等於→長短不分 
對壞人慈悲,讓壞人繼續為非作惡,這等於是對好人殘暴
 
 
OK 
你冷靜一下 
我們先細心的觀察一下,從經文的開首,一直到現在 
佛無形中在轉達一個意念,那就是→以心生法
 
 
但是,我們一向都生涯在→以法生心的世界裡 
所以,我們只學會了用外界産生的長短,來成為本身心裏的判定 
我們可以或許很清晰的去判斷,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 
在這個判斷産生的當下
我們的內心就構成了,我喜好什麼,我厭煩什麼 
這就是我們所習慣的模式→之外界的法來產生本身的心
 
 
不論是以心生法,照舊以法生心 
這裡面並沒有什麼長短,也沒有什麼需要去取捨的 
這二者是可以並存的,這兩種聰明我們都需要去學習 
可是我們必須相信,我們的心量還可以更大,我們還可以變的更好
 
 
只要我們的心能夠一向保持,像開首時所說的那樣寧靜 
像餵魚,像餵鳥....那樣寧靜 
垂垂的,我們在看工作就會有一種穿透力 
看到的不再只是輪廓的長短,而是,是非背後真實的感情是什麼
 
 
所有的善來自於樂,所有的惡來自於苦 
惡人之所以為惡,那是,他連本身的苦在哪裡都沒有覺知 
他不知道,外在的發生,沒法弭補本身內在的缺憾 
他也不知道,讓本身的心很美,讓自己的內涵有暖和,才是對本身最好 
也就是說,他不知道該若何愛本身 
這些都是他的生命需要去進修,需要去修練的
 
 
但是,反觀我們本身,我們需要去修練的是否是還有更多 
所以,我們目下當今沒必要去討論是非 
因為,我們來看這篇經文,最主要的是在修心,而不是去沖突法的是非性 
 
從一入手下手,佛所教我們的心態,到此刻,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去佈施 
發慈悲心去渡眾生,到沒有別離心應無所住行於佈施佈施應不住於相 
每一段經文所表達的意思掃數都是相通的,在乎念的表達裡沒有任何的斷層 
若是你感受體味不到,麻煩你,從頭再看一次 
若是翻完全瞭解了,那麼,翻是不是會像須菩提一樣,產生以下的疑問??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
經文:
 
須菩提白佛言:
釋尊,頗有眾生,得聞如是言說章句,生實信不?
 
佛告須菩提:
莫做是說。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
有持戒修福者,於此章句,能生信念,以此為實。
聞是章句,甚至一念生淨信者,
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
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。
須菩提,如來悉知悉見,
是諸眾生,得如是無量福德。 
 
白話:
 
須菩提很坦白的跟佛說:
釋尊,若是還有眾生,聽到了你所說的這些話,他會相信嗎??
 
佛告知須菩提:
不要如許說,如來消逝後,再過500年
有持戒修福的人,在這些話裡面,能夠生出決定信念,以此作為真實的
聽到了這些章句,而到達一個念頭產生平靜的
該當知道那個是人,已不是少數的佛所種的善根
已經是無量千千萬萬的佛所種的各種善根
須菩提,如來洞悉知到,洞悉見到
是每種眾生,得到如此無量的福德
 
譯者心得:
 
從這個發問中,我們感受到須菩提的慈悲
他擔心,其他國度的人或後世的人,聽不懂金剛經
因為每個國度的說話紛歧樣,每個年代的說話也會有差別
這是一個極度實際的問題
但是,很明明的,須菩提執著在金剛經的法相裡
他的心裡必然認為,佛現在所說的真谛
可能只有他們這一群有福氣的人能徹底瞭解
這部經典傳播下來,下一代的人能懂嗎??其他國度的人能懂嗎??
 
但是,慈悲心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感情,不是懂事以後才學來的 
 
如果翻細心的視察一個三歲小孩,你會發現
他對這個世界佈滿好奇,佈滿喜悅,他天生就是熱愛著每個生命
 
假如你在他眼前受了傷或悲傷難得了
他一定會很想疼愛翻,雖然他還不會用言語來表達
可是,翻必然會感受到他的真心 
 
若是他看到了一隻小狗
你對他說:我們把這隻狗狗殺來吃好欠好??
他一定會對你說:不要 
 
若是我們還記得本身的小時刻
是否是都曾很希望可以有一隻寵物來讓自己疼愛??
乃至,會把一個沒有生命的娃娃當做有生命的娃娃來疼愛
這究竟是誰敎你的??
沒有人敎過你,沒有人告知翻要這麼做
那是你的本性,你天生就是那麼的慈悲
 
但是,我們長大了,進修了許多長短對錯的事理
甚至連慈悲心,我們都誤以為必須去進修才會有
所以,有很多的大事理在教我們,要積德,要關切別人,不要殺生...等等
我們真的需要被這些大道理教誨嗎??
或是,拋開所有長短對錯的大事理,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原本來本的自己
 
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小孩↓↓
 
這個小孩,難道不是曾的本身??
 
他叫醒了我們內在的真實
對他來說,這沒有什麼好打動的,因為,原本就是如斯
 
六祖惠能說:
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;
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;
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
何期自性,本無擺蕩;
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。
 
豈非不就是這樣嗎?? 
 
所以,佛也給須菩提做了一個很徹底的比方:
如來消逝後,再過五百年
如來怎麼可能會消逝??
如來一向都和每個佛教徒的慈悲相對應著,怎麼可能會消逝??
就猶如跟一個基督徒說:主消失了
他必然會滿頭霧水 
 
如來,其實就是我們的慈悲心,沒有去,也沒有來,所以叫"如來"
我們可以想像一下,在其時的情況下,說出來的這句話是什麼感受
如來消逝了,也就是所有人的慈悲都消逝了
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??
這個世界只剩下掠取和殛斃,何其的恐怖和悲涼
然後,眾生在這類痛苦的世界裡,輪迴了500年
 
如果在那個時候,有一個持戒修福的人
他聽到了金剛經,他還會不相信嗎??
 
一個遭受過極大魔難的人,其實,不需要他人點化
他本身就會憬悟,本身會變成菩薩
如來也知道,他們會獲得無量的福德 
 
這段經文真的值得我們再三的去感觸感染和咀嚼 
佛不在意外面的世界將來産生了什麼事 
祂在意的是須菩提的心裏現在産生了什麼事 
須菩提感覺這部經典說的太好了,於是對佛所說的話產生了法相 
因為執著在法相裡,懊惱於是產生←太慈悲的人都有這類特征啦 
 
佛很一定的說出未來的産生
將來所有的眾生都邑因為金剛經而得到無量的福德 
假如我們是須菩提,我們聽到佛如許說,是否是就安心多了?? 
佛先消除了須菩提的懊惱,讓他安心 
接下來,佛會極度鋒利的廢除須菩提對金剛經的法相 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
金剛經白話文(1)  金剛經白話文(2)  金剛經白話文(3)
金剛經白話文(4)  金剛經白話文(5)  金剛經白話文(6)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
作者的其他網站
http://ninyspapa.pixnet.net/blog
http://blog.xuite.net/joyce.a0827/blog/212492381
 http://blog.youthwant.com.tw/ninyspapa/lenity/1/
 
金剛經全文翻譯社 金剛經經文, 金剛經感應, 金剛經白話文翻譯社 金剛經說什麼,金剛經注解, 金剛經全文念法, 金剛經好處, 金剛經經文,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研究金剛經,金剛經課本,金剛經原文,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,金剛經的說話,金刚般若波罗蜜经,若何使用金剛經來修行,金刚经介绍,開示金剛經,白話金剛經,金刚经说什么,金剛經全文講解,金剛經原文,金剛經全文翻譯社 金剛經經文, 金剛經感應, 金剛經白話文翻譯社 金剛經說什麼,金剛經注解, 金剛經全文念法, 金剛經好處, 金剛經經文,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研究金剛經,金剛經課本,金剛經原文,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,金剛經的語言,金刚般若波罗蜜经,若何操縱金剛經來修行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翻譯社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mstrr17b060 的頭像
    armstrr17b060

    armstrr17b060@outlook.com

    armstrr17b0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